90后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這不,困擾90后、95后人群的一大問題——發際線后移,逐漸變高,甚至脫發。
不少人開始擔心,這樣脫下去,有一天會不會真的頭禿了?大學舍友曉紅本來頭發就少得可憐,加上經常熬夜看小說,不知不覺發際線就往后移了,還經常掉發,因此憂心忡忡,她跑到網上買了生發水,用了挺長一段時間,卻收效甚微。那么發際線變高、脫發要這么辦呢?
為什么發際線會變高?
首先,我們要清楚發際線為什么會變高,才能對癥下藥,拯救脫發問題。通常來說,發際線變高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是經常使用噴霧、發膠等美發產品,引起頭部局部微環境變化,造成毛囊堵塞,使頭皮分泌油脂過多,發根難以吸收營養,最終頭發營養不良,就會脫落。
二是長期使用過于強效的洗護用品,容易造成過度清潔的局面,使皮脂膜受損,頭皮毛囊不斷受到刺激。再加上如果清洗不夠干凈,就會堵塞毛囊,傷害頭皮,不斷脫發,發際線越來越高。
三是頭發扎太緊,對于一些習慣扎頭發的女性來說,有時候為了防止頭發散落,會用皮筋把頭發扎得特別緊,導致發根總是處于緊張狀態,頭皮被長期往后拉扯,傷害毛囊。
同時,頭部的血液循環也會變慢,使皮膚松弛,最終造成脫發越來越嚴重,發際線也不斷往后移。
四是與精神壓力大有關,現代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壓力都很大,在長期高壓的狀態下,頭皮上的立毛肌會收縮,導致血液循環受阻,使皮脂腺分泌過多的油脂,影響頭發的生長環境,出現發際線后移的現象。
五是長期熬夜,長期熬夜會增加脫發的幾率,影響毛囊細胞的正常生成代謝。此外,熬夜還會使身體過度疲勞,導致內分泌失調,體內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引起脫發。
5個辦法拯救你的“發際線”,防止脫發
近年來,脫發有年輕化的趨勢。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大約20億脫發人群,國內脫發人數超過4億。
脫發不僅影響個人形象,對情緒也有一定的影響,容易引起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甚至對正常的社交、婚戀造成干擾。所以,積極預防脫發,拯救發際線,已經迫在眉睫。
1、保持心情愉悅,學會發泄壓力。據統計,很多脫發者在發生脫發時都處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良好的情緒有助于頭部血液循環的暢通,維持良好的頭發生長環境。
2、飲食上要避免攝取過多高熱量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E、鐵元素、碘元素和植物蛋白等,保證均衡膳食,合理補充營養。
3、少折騰頭發,包括洗頭發的頻率不要太高、避免經常染發和燙發、長期使用美發產品等,以免導致毛囊損傷,脫發日益嚴重。
4、學會保護敏感的頭皮和脆弱的發絲,不要用力拉扯頭發和抓撓頭皮,也不要長時間扎頭發。梳頭發時應選擇木梳或竹梳,盡量不要使用塑料梳子,以免塑料梳與頭發摩擦產生靜電,刺激毛囊。
5、定期按摩頭部,十指從頭前部向頭后部叩擊,重復約3-5分鐘,或者左右兩手五指叉開成梳子樣,從頭的前部往后梳頭各100左右,可以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有效防止脫發。
補充閱讀:怎樣才算真正的“脫發”?
不同的人脫發的情況不同,有的人用梳子梳頭就會掉十幾根頭發,有的人洗頭時稍微用力了頭發也會刷刷往下掉,有時候什么也不做脫發就很嚴重……
也有的人,掉一兩根頭發也說自己脫發,理由是頭發本來就少。那么,脫發的定義是什么呢?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脫發?
正常來說,毛發的生長和脫落是周期性發生的。只要新陳代謝不斷發生,頭發就會不斷生長和脫落,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日常生活中,用力抓幾下就掉幾根頭發,或者洗頭時掉幾根頭發都是正常的,不必過于擔心。
真正的脫發,生理性脫發和非生理性脫發。生理性脫發每天的脫發量通常在50-60根,病理性脫發每天的脫發量通常在100根以上。
專家認為,每天脫發數量在50-100根以內是正常的,如果每天脫發數量在100根以上,說明脫發情況很嚴重了,需要引起重視。
如今,“令人頭禿”、“挺禿然的”等成為年輕人調侃自己脫發嚴重的流行用語。然而,自我調侃的背后,卻是深深的脫發焦慮。
究其原因,年輕人脫發越來越嚴重,與熬夜、吸煙、喝酒、壓力等不良因素脫不了干系。
因此,想要擁有一頭濃密的頭發,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其次要學會頭發護理。如果脫發非常嚴重,已經到了無法自我調理的地步,應及時到醫院皮膚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