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處暑節氣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斗指戊(西南方);太陽黃經達150°;于每年公歷8月22-24日交節。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時至處暑,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也向南撤退,氣溫逐漸下降,暑氣漸消。處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
處暑節氣處在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期內,"秋老虎"一般發生在公歷8月~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處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義,就是提醒人們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要注意預防"秋燥"。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如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
處暑傳統習俗
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如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
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后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后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云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處暑起居養生
滋陰潤燥:處暑”期間,氣侯逐漸干燥,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同時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和不吃了,就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適當的煮些綠豆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此時期,天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進入秋季后,人體也進入一個生理休整階段,一些潛伏在夏季的癥狀就會出現,機體也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如不少人清晨醒來還想再睡,這種狀況就是“秋乏”。中醫認為秋主燥,燥熱耗氣傷陰。陰虛可見咽干、口干、鼻子干?!疤幨睢逼陂g,南方暑濕較重,暑濕最易傷脾,中醫稱暑濕困脾,而脾又是主管人體肌肉四肢的,當脾被濕困后,就容易感到疲乏。
因此,可從幾個方面進行調整。睡眠以比平時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加強鍛煉在此時也很適宜,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而在飲食調理方面,應多吃些含維生素的堿性食物。如西紅柿、辣椒、茄子、馬鈴薯、葡萄和梨等,這些食物都能幫助克服疲倦。少吃油膩的肉食,秋乏與體液偏酸有關,多吃堿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
戶外運動: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秋天,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筛鶕€人的體質,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戶外運動。但要多注意滋脾補筋。因為秋天筋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所以,在運動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劇烈,做好準備活動,避免傷筋。
處暑節氣詩詞
END
武漢李濟堂生
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