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在國外留學的時候交了個外國男朋友,雖然兩人感情很好,但也也少不了因為文化差異產生矛盾。
這天她正泡著茶順手給男友也遞了一杯:“別喝這么多冰水,喝點茶可以打通人體經絡,又助消化還可以清熱解毒、提神。”
然而男友看著燙得冒煙的熱茶卻反駁道:“茶還影響睡眠和代謝,加重腎臟負擔呢,喝冰水簡單又沒有其他副作用”。
于是兩人就“喝水還是喝茶更健康”討論起來,那么到底哪一種更有益健康?
一、復旦研究:茶葉是打通人體經絡最有效的食品
經絡一詞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書中劃分了六條正脈以及兩端鏈接手或足后,進一步細分的十二條經絡。
通過對特定經絡穴位進行針灸或對應經絡屬性配備藥劑可達到醫療效果。而這一點也被現代科學的各種實驗和分析證實。
但是經絡看不見摸不著,因此也有人覺得中醫療效不排除偶然性,同時也不被科學家認可其客觀性。
為了探究經絡是否存在,復旦大學團隊利用藥食的方法反復實驗刺激歸經反應,發現草本藥食會刺激相應的經絡,出現明顯的內源性發熱。
其中喝茶對經絡刺激反應最明顯,而且部分茶種歸經效應特別強,可以讓整條經絡幾乎同時發出紅外輻射。
而后研究團隊招募了多位志愿者,記錄他們身體在喝不同茶后發熱部位,拍攝他們身體的紅外影像,終于在多樣本重復試驗下,讓經絡得以被看見。
而這項研究發現,也直接證明了茶葉確實可以打通人體經絡,激發特定經絡的效果,根據實驗樣本數據,不同茶葉還對應不同的歸經,綠茶、青茶、紅茶、白茶、黑茶分別對應太陽脈、陽明脈、少陽脈、太陰脈、厥陰脈。
二、長期喝白開水與長期喝茶,哪種更健康?
但相較于喝茶,有人覺得喝水更健康,因為白開水確實可以說是百無禁忌的飲品,幾乎人人都能喝,而且不含糖、咖啡因、色素等添加劑。
適當補水還可以給身體帶來多重好處:
促進血液流暢:人體水分充足還有助于血流暢通,減少血栓風險;
預防便秘:適當的補水可以防止大便干燥,預防便秘;
養護皮膚:適當補水可增加皮膚水分,促進新陳代謝,減少皺紋、色斑等問題;
保護胃粘膜:中醫表示,白開水可以減少胃黏膜損傷,減少腸化生等多項養胃作用。
呼吸道健康:喝水會讓呼吸道粘膜相對濕潤,促進粘液正常分泌減少病菌入侵;
但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喝水量標準也不同,喝多了也可能造成反效果,比如:
普通人群,在低身體活動水平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飲水量。
特殊人群,如有胃潰瘍需長期服藥治療的患者、腎功能不好的人、尿毒癥患者以及心衰患者都要要控水,否則都可能加重病情。
但覺得喝茶更健康的人也有其道理,茶葉中含有豐富的藥性成分以及人體所必需28種元素,可以調節人體健康,甚至可以減輕某些患病風險。
①降血壓
多項研究指出,喝茶的人比起不經常喝茶的人,平均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降低了1.8mmHg和1.4mmHg,喝的越久降壓效果越明顯。
②心血管疾病
《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曾發表過相關研究,通過長期跟蹤隨訪,研究員發現,每周飲茶超過3次的人比起少于3次的人,降低了20%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游以及約22%的死亡率。
③減脂
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通過實驗發現,喝茶可以幫助機體消耗過剩的能量,達到減肥的作用;
但喝茶也不是隨時隨地想喝就喝的,對于特定人群也有禁忌事項。
比如有神經衰弱、睡眠質量不好、甲亢、胃病、腸潰瘍、結核病、心臟病、孕產婦、嬰幼兒等特殊人群不適合飲茶;另外晨起、睡前、餐前、后這些時間段飲茶還會造成反效果,尤其是濃茶,還會損害腎臟,不利于腸胃健康。
總的來說,喝茶和和喝水都有各自優勢,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其實只要保證合適和適量的飲用,無論是喝水還是喝茶都對健康有好處。
三、關于健康飲水和喝茶,這些建議要牢記
了解完喝水的好處,可能有的人已經悄悄拿起了水杯,先別急,喝水也要喝對方法才能達到效果,那么如何健康飲水?
專家建議:成年人每日喝水量應滿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水量達標 》要求的1500—1700毫升。
另外喝水最好保證少量多次,間隔半小時左右的頻率喝。同時水溫最好在25℃~45℃,如果有心臟、腎臟疾病的人群,最好遵醫囑喝水,以免加重心臟或腎臟負擔。
喝茶同理,想要健康喝茶有些講究也需要注意:
飯后不宜立即喝茶:不僅影響消化,還會影響蛋白質以及微量元素的吸收。
綠茶喝頭泡:因為茶葉反復泡開后,營養物質會不斷流失,泡的越久還會析出有害物質。
酒后不宜立即喝茶:茶有利尿的作用,酒后人體未分解的乙醛會傷腎,同時增加血容量,不利于心臟健康。
多選新茶:新茶的營養成分最豐富,而陳茶因為儲存問題可能會有變質現象。
不宜喝濃茶:濃茶長期攝入會反復刺激胃粘膜,增加胃病發生率;同時還會誘發便秘、結石等問題。
總而言之,無論是喝水還是喝茶都有一定的注意事項,不論你選擇喝什么,重要的是要合理飲用,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飲品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