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小九看到一則新聞稱:
病理學家對大量尸體進行解剖后發現,幾乎每個人的體內都能檢出癌細胞,而這些人的死亡原因各不相同。
只不過大部分人體內的癌細胞數量很少,還沒有形成癌種,只有在顯微鏡下放大后才能看見,這種現象在臨床上稱之為微小癌、一點癌。
更不可思議的是,甚至在不到1歲的幼兒胃內也會發現癌細胞的存在!
為什么癌細胞會如此普遍?連1歲的嬰幼兒體內也有?
一、癌癥來自哪里?為啥會突然得癌癥?
一直以來,癌癥被認為是人類的"頭號殺手"。很多人會問,人為什么會得癌癥?癌癥到底是從哪里來的?
答案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其實,絕大部分的癌癥是來自于我們自身的正常細胞,也就是說人人都有癌細胞。當正常細胞異常增生后,就演變成了我們所說的癌細胞,它是一群惡性異常細胞團。
但對于免疫系統功能正常的人來說,一般無需過多擔心,在細胞要出現惡變時可及時發現并將其清除,不會影響健康。
如果是以下兩種情況的話,癌細胞在體內則可能會逐漸壯大,也就是所謂的“內憂”、“外患”。
“內憂”是指長期生活習慣不良、心理狀態較差等因素導致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無法及時發現細胞的惡變,以至于讓其不斷壯大,最終形成了癌癥;
“外患”則是癌細胞變強了,它們演變成可以躲避免疫系統打擊的形態,在體內不斷生長、繁殖,最終演變成癌癥。
看到這里,很多人覺得十分可怕,擔心自己突然患癌。
其實癌癥的發生并非一朝一夕,它從生長再到可以查出來,中間需要經歷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之所以會有突然患癌的錯覺,是大家把查出來的時間當成了得癌癥的那一刻,這是不科學的認知。
二 、不易患癌的人,大多有6個共同點
《癌癥(Cancer)》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癌癥的發生與不良生活習慣之間有很大關系。擁有這8個習慣的人不容易得癌,尤其是可降低乳腺癌、結直腸癌、肺癌的發生風險。即便是沒有全部做到,也能降低癌癥的發生風險。小九將8個習慣整理成了6點,這6點值得所有人學習。
1、規律運動,控制體重
運動可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速度加快,消耗體內多余的脂肪,對于提高身體免疫力、抗病能力以及預防疾病均有好處,還能避免肥胖。要知道,肥胖與多種疾病和癌癥的發生之間存在直接關系。
2、多吃“抗炎食物”,少吃“促炎食物”
促炎食物包括有高糖、高碳水、高鹽以及反式脂肪酸,這些食物會促進體內炎癥分子表達,讓身體長期處于炎癥狀態下,對促進癌癥發生有很大作用。
日常要注意多吃新鮮的果蔬、魚/堅果/乳制品/蛋類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同時可適當吃肉,這些食物可幫助身體補充營養,還能一定程度的抗炎,減少癌癥發生的幾率。
3、作息規律,不要熬夜
良好的作息可以讓身體獲得充足的休息,各臟器功能也能更好地恢復,有助于讓身體素質提高,對預防癌癥有好處。建議每日都要早睡早起,保證有8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4、心胸豁達,拒絕消極
研究發現,樂觀積極的心態可以讓人釋放壓力,當心理負擔減輕后,可以讓內分泌系統穩定、免疫功能加強,更有助于降低癌癥發生率。
5、限制飲酒,戒掉香煙
煙酒都是明確的一類致癌物,長期吸煙飲酒會導致患癌風險顯著增加?!读~刀》雜志發布的研究直接指出,世界范圍內約有44.4%的癌癥發生可歸因于煙草和酒精。想要預防癌癥發生,一定要盡早戒掉煙酒。
6、堅持母乳喂養
有研究發現,女性堅持母乳喂養對預防乳腺癌有好處。且可以預防兒童超重、肥胖,對母親和嬰幼兒健康均有益處。
三、“癌癥信號”藏在晨起時,警惕4種異常!
癌癥早期的癥狀一般不明顯,但也并非無跡可尋,日??赏ㄟ^觀察身體表現來抓住癌癥的“馬腳”。一旦發現身體有這幾個癥狀,要及時就醫。
1、頭痛、嘔吐
腦腫瘤引起的頭痛多會在清晨4~5點出現,患者多會在熟睡中被痛醒,疼痛會間歇性出現、時輕時重,在起床后可緩解。
隨著病程發展,疼痛感會越來越強烈,持續時間也會延長。在疼痛感劇烈時,還會有噴射性的嘔吐出現,也更多會出現在晨起時,嘔吐后疼痛會明顯緩解,這是由于顱內壓增加所致。
2、咳嗽加劇,或痰中帶血
咳嗽在無緣由的情況下突然加劇了,且咳嗽出的痰液伴有血絲,需要高度警惕是肺癌所致。
3、全身乏力
早上睡不醒,且睡眠充足的情況下依舊覺得全身乏力、昏昏沉沉,這很可能是胰島細胞瘤所致。身體還同時會有腹痛、腹瀉以及腹脹等異常癥狀,這是因為腫瘤導致激素分泌異常所致。
4、尿液異常
在沒有明確誘因的前提下,尿液顏色異常發黃發棕,或是為濃茶色,且身體也有明顯的變黃表現,很可能是肝臟出現問題所致。
癌癥的發生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們在日常要多關注身體表現,一旦有發現異常要及時引起警惕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