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又說:“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于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萬物始得盈滿,南風不急不躁,雨水漸多,陽光也開始充盈。北方小麥開始灌漿飽滿,南方汛期將至。
二十四節氣中,有很多節氣成對存在,比如小暑對大暑、小雪對大雪、小寒對大寒。但是小麥籽粒飽滿的時候,卻不叫“大滿”,而叫小滿。在中國人看來:月盈虧,水滿溢,大滿,是犯忌諱的說法。花未全開,月未全圓,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小滿:滿而不損曾國藩說:“日中則移,月盈則虧。”世間萬物,都逃不過盛極而衰的道理
小滿的風俗特點
1、祭車神
小滿節時值初夏,也是農家最繁忙的季節。而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所以在很多地方有祭車神的民俗活動。
2、祭蠶神
相傳小滿是蠶神的誕辰,而在農耕時期,人們把蠶視做天物。為祈求天物的寬恕和有個 的好收成,于每年的四月放蠶時,舉行祈蠶節。
3、繞三靈
繞三靈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在每年農歷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小滿節氣前后,被稱白族人民的狂歡節。
4、忙收種
黃河流域各省份,農歷四月剛剛忙著收麥打場。珠江流域播種秋稻,東北則正是棉花、 以及大豆下種的時期,高粱剛剛長出,又必須鋤去雜草,剪除劣苗,小滿節氣正是農忙之時。
5、搶水
農作物生長離不開水,南北方都一樣。除非是天然條件所限沒有灌溉的條件,農人不得 只能靠天吃飯。而只要江河,湖泊的地方,可以灌溉,農人是一定會充分利用水源,為農作 生長創造條件。夏季氣溫升高、日曬時間長,水分消耗大,又是大多數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所以灌溉的重要性也就顯著超過其他季節。
小滿的飲食習俗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詩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
《本草綱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癥,古人還用它醒酒。苦苦菜遍布全國,醫學上叫它敗醬草。苦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堿、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
小滿節氣臺灣彰化附近的海域可捕獲黑鯧,東北部的蘇澳及南部海域則可捕獲到飛魚。高雄縣的旗山、美濃等地的香蕉已經進入盛產期。
小滿的節氣養生
小滿時節, 氣溫明顯增高, 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氣侯意義上的夏季。氣溫升高的同時, 雨水也逐漸增多, 正如民諺所說:“小滿小滿, 江滿河滿。”雨后, 氣溫又會急劇下降, 因此要注意增減衣服, 以防著涼感冒。
小滿時節高溫多雨, 在這種高溫高濕、濕熱交加的環境中, 人體感覺濕熱難耐, 卻又無法通過水分蒸發來保持熱量的平衡。這種體溫調節上的保障, 會導致機體出現胸悶、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一系列的不適癥狀。
中醫把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的高溫高濕稱為“熱邪”和“溫邪”, 把人體陰陽氣血、臟腑功能活動稱為正氣, 熱邪和濕邪都能侵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當“邪氣”盛于正氣時, 人就會患病。
夏季如長時間涉水淋雨、久臥濕地或居室潮濕, 就極有可能引發下肢潰瘍、濕性腳氣、婦女帶下等病癥。“濕邪”侵入關節, 會導致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伸屈不利、肌膚麻木。“濕邪”侵入脾胃, 會引起腹瀉、水腫、食欲不振、惡心等病癥。所以, 小滿時節養生要注意防“濕”, 尤其是南方地區。
首先, 要改善居住環境, 避免潮濕。研究表明, 居室里適宜的氣候條件是:室溫達18℃時, 相對濕度控制在3 0%~4 0%;室溫達2 5℃時, 相對濕度控制在40%~50%為宜。為了維持這種小氣候, 在陰雨或霧天里要少開窗戶, 避免濕氣進入;室外艷陽高照時, 要開窗通風;要經常利用空調的抽濕功能, 保證室內空氣濕度不高于60%。其次, 飲食宜清淡, 以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熱利濕的食物, 如綠豆粥、荷葉粥、赤豆粥等, 以方便將體內濕熱之邪排出體外。
值得注意的是, 雨天要及時避雨, 濕邪正是在人不注意的時候入侵人體的。如果涉水淋雨, 回家后應及時換上干衣, 并飲服姜糖水。要是感到頭重、身熱, 就應服用藿香正氣丸等藥。另外, 衣服汗濕后, 應及時洗澡更衣, 平時要注意保持衣服干燥。陰雨過后, 一定要晾曬衣被, 以驅潮防霉。
總之, 小滿時節的濕氣很重, 要盡量避免身體處于潮濕的環境中, 這樣才能不受濕邪的侵襲, 保證身體健康。